新闻中心 / NEWS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

发布时间:2018-03-16    来源:尚核电力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是西部大开发2010年开工的23个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地处企沙半岛东侧,由中国广核集团与广西投资集团共同投资,中国广核集团为主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中国在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08万千瓦的CPR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二期工程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1号机组于201073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51025日并网发电,20161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6101日投入商运,3号机组已于20151224日正式开工建设,4号机组于20161223日正式开工建设。

建设背景

随着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火电、水电等发电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供需矛盾凸显。在广西,水电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又缺乏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核电成为不二之选。

 

项目规模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约700亿元人民币,项目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08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比例高达80%以上,投资约280亿元。

结构设计

核电站在设计时,根据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地震记录和海啸记录,并考虑一定的裕量进行设计,结构刚度大、强度高,可以抵挡飞机撞击、外部爆炸、龙卷风等。

同时,设计充分考虑了天文潮、海平面异常、最大风暴潮、波浪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采用了足够的厂址标高和防波设施,能够有效防御核电站被海水淹没,可确保多重自然灾害迭加的极端情况下核电站的安全。

 

内部屏障

核电站设计还运用了纵深防御理念,设计了三道屏障,只要确保任何一道屏障完好,就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

第一道屏障为燃料芯块和燃料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基本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燃料包壳是完全密闭的,即使产生气体也密闭在这里,最大数量的气体释放也不足以使它开裂。

第二道屏障为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第三道屏障是安全壳,也就是反应堆厂房。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机组的核岛建有壁厚约1米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体积约49000m³,能够承受普通飞机的撞击,在安全壳内侧还安装有6毫米的碳钢内衬以确保气密性,坚固的安全壳将反应堆一回路全部容纳在其中。进出安全壳的所有管道均设置了安全壳隔离系统,在失电情况下能够非能动隔离,即使反应堆一回路卸压甚至破口,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也被控制在安全壳内。

此外,安全壳可以有效降低并稀释氢气浓度及延缓安全壳升压时间,安全壳内还安装了氢气消除系统,应对氢气风险的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可以消除严重事故下安全壳中氢气积聚引发氢爆的风险。

 

建设意义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投运后,每年可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拉动全社会总产出增长约142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逾12万个,有力促进广西社会经济发展。 

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4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82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9万吨,对实现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北部湾经济区电力供应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 山东尚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博大路 鲁ICP备150288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