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升华的过程;他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他们是工匠。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却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细节的专注以及对售后服务的重视造就的。
在德国,没有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只有遵守企业道德、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它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小企业”“慢企业”,很少会有“差企业”,更不会有“假企业”。在这些企业看来,产品的实用性高于一切,一笔生意在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这个“一次”是指用户在购买产品后,不会因为产品无法使用而购买第二次,用户体验得好就会将产品传播给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再传播给他们周围的人。

“工匠精神”不是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装了一辈子的货物,如果没有改进过装卸方法、提升装卸效率,也只是搬运工而已;一个人刻了上万件木雕,如果都是模仿,没有创新,没有灵魂,也只是玩木头而已。
“工匠精神”传达的是专注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完美极致的追求,在一次又一次的极限挑战中获得突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匠人,每个劳动创造者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产品,褚时健的褚橙、云南剑川的木雕艺术等,这些都是伟大的艺术品!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不断改进、完善产品,最终,通过高标准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