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海上风电+大数据”前景可期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尚核电力

目前,经济性仍然是高悬于海上风电发展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如此,近年来,全球各大风企和能源公司在相关海上风电项目竞标中均给出了可提供的最低电价。

在去年4月英国公布的第二轮新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差价合约竞价结果中,其海上风电竞价已经达到57.50英镑/兆瓦时(折合人民币约0.50元/千瓦时)。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德国招标中出现了全球首个“无需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的装机容量达到了1吉瓦,项目电价不高于电力市场的批发价格。

我国作为全球海上风电第三大市场,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性无论是从各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中,还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战略中都有所体现。

在各个层面的合力推动下,丹麦风能研究和咨询机构MAKE早前发布的相关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海上装机440万千瓦,相较于2016年的220万千瓦翻了一番,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我国。其中,我国的海上新增装机从2016年的60.7万千瓦增长到117.7万千瓦。

根据我国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吉瓦以上,开工容量超过10吉瓦。

发展前景虽然值得期待,但目前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屏障。

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有两大特点。

第一,在长江以南区域开发海上风电项目,首先要考虑台风风险。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福建、台湾海峡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可达9~11米/秒,最大风速可以达到70米/秒,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却是台风高发区域。第二,海床地形复杂,施工受外部气侯变化影响大,对基础的要求非常严格。正因上述客观条件限制,我国海上风电常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困难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运行和维护成本过高。

由于海上风电场运行和维护成本不断加大,其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于陆地风电场。因此,在稳妥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预测性维护对海上风电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而这就有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海上风电目前进入快速开发期,风电后市场红利正在开始逐步释放。然而,海上风电必须以高可靠性、高技术成熟度来考量,杜绝设备质量问题发生,尤其是大部件的质量问题,贸然激进只会对制造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充分借助大数据优势与产业进行深入融合,这样才能够更加稳妥推进产业发展。



资讯来源:尚核电力

版权所有 山东尚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博大路 鲁ICP备15028832号-1